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,装配式公司坚持创新在企业工作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加大自主创新力度,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,努力突破关键技术,优化整合创新创效资源,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潜能,提升科技竞争力和科技创效水平,跑出科技创效“加速度”。
下足顶层设计“绣花功”
装配式公司把准科技创新着力点,全面梳理并完善科技研发、科技成果等各项管理制度,推进创新平台建设,形成了“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研发项目 科技领军人才 人才培养”四位一体、协同推进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。
为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效的管理流程,装配式公司出台《科技创效管理办法》,建立党政一把手抓创新的工作机制,落实主要负责领导组织本单位创新发展的主体责任,明确公司 项目两级管理职能,即各在建项目、生产厂负责科技创效工作策划、立项申请、 组织实施、效益计算、申请验收和效益认定,公司成立领导小组,负责立项确认、过程跟踪指导、效益确认、兑现奖励、评比表彰、经验总结和推广、季度报表填写。通过评价“指挥棒”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聚焦,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,塑造科技创新创效的优势,优化科技创效的决策机制,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创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。
攥紧产学研“点金棒”
装配式公司以基地运营者、创效践行者、创新孵化者的全新姿态,为装配式建筑领域“产学研”链条构建提供支撑,为产业落地转化提供专业运营服务,以高效优质的智慧运营模式助力“产学研”互融,着力赋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。依托创新工作室,整合优化资源,并同清华大学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、燕山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搭建良好的产、学、研、用平台,坚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、与职工综合素质提升、与职工群众岗位奉献、调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、技术发明的积极性。
装配式公司构件销售合同多采用固定单价合同模式,合同单价中包含有模具的周转费用,周转费用会根据周转率的不同而变化。为将模具变为科技创效的“点金棒”,装配式公司生产厂以模具优化作为科技创效立项,实施“模具方案优化”“模具重复利用”“模具生产优化”等具体举措,通过设置优化模具方案、减少模具用量管控点,注重在模具设计、生产、使用过程中,优化一切能减少费用的方案,针对构件的生产及发货周期优化模具周转方案,将模具周转率达到最大化,减少模具数量;优化墙体对拉孔工装、减少工装架的使用;优化创新飘窗生产方案、取消模具底座等措施,仅一季度,节约模具67.8吨,半年累计创效130余万元。
按下设计优化“快进键”
epc模式正日益成为建设项目总承包的主流,其中设计优化与管理在epc项目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,而设计创效是科技创效最大的源泉,是真正的开源创效,装配式公司以徐州epc项目为载体,改变传统的盈利方式,让管理和科技成为项目上创效的主要手段,让设计服务现场,促进市场。
徐州epc项目合同模式采用固定总价合同,工期进度紧张,在施工期间,项目部围绕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主战场,深挖矛盾点,积极探索新工艺及做法的应用,特别是能够缩短工期和节约成本的新工艺及做法。幕墙工程作为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,由于外立面造型较多,且受到疫情、材料价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,致使幕墙工程的造价远高于合同收入价格,项目科技创效小组经过前期的调研,对设计方案深入讨论,在满足甲方要求的情况下按照建筑图要求,提出以门窗代替幕墙的想法,并将幕墙与门窗两种施工工艺进行对比,单栋楼工期提前9天之外,成本也大大压降。项目部连夜将13栋楼的设计优化方案赶出来,积极与甲方进行沟通协商,在保证使用功能及外立面效果的前提下,将外围护结构由幕墙改为门窗,降低直接成本245.1555万元,门窗系统的施工效果也得到了建设单位的高度认可。
跑出创新创效“加速度”
装配式公司现有在建项目6个,其中总承包项目3个,epc项目3个,累计收集整理各项目优化创效点46项,优化创效约为2410.96万元,节约工期197天,为表彰先进、树立典型、激励创新、再鼓干劲,推动公司科技创效工作蓬勃发展,在年中工作会议上,按照《科技创效管理办法》对科技创效先进单位生产厂、徐州项目分别给予95001元、78547元的奖励。
科技成果转化创效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环节,可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,提高项目研究效率和水平,增加科技成果及技术储备。装配式公司强化以项目为核心,以科学化、规范化、专业化、效能化的原则,以科技创效激励模式,努力突破关键技术,擦亮中冶绿建品牌,培育创新人才队伍,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